社會設計:每個人都是設計家


by Lilac Purple

因為某些原因,我現在面臨一場風暴中,準備一個大考試。
可是我還是想要抓住一點東西。

這一期一月號的shopping Design的專題是:社會設計
也許不是什麼冠冕堂皇的幫助別人...而是思考一種更聰明的方式,減少時間、金錢的浪費

與Michael Porter的創造共享價值不謀而合,
當統一用他的通路阻止商業週刊的上架,導致商業周刊總編發表聲明稿、許多消費者在臉書上集體揶揄、嘲諷...一點點的聲音是可以集結起來的

天下雜誌的主筆李雪莉小姐說:你們這一代的主題是公平正義。

設計的概念來源:解決問題。


洪震宇:我覺得在社會設計概念下,人人都可能是設計師,都應該去瞭解自己的狀態,然後透過設計思考或某些跨領域的討論,共同去為社會變遷提出正面解決的方案。


因此《Shopping Design設計採買誌》策畫了一場對談,邀請對台灣文創、企業創新議題持續關注,同時也是《美學CEO》一書的作者吳漢中,以及記者、社會學雙重背景出 身,目前在台灣城鄉各地與企業擔任品牌行銷、創意顧問的洪震宇,除了跟讀者分享他們是什麼契機下開始關注社會設計,也分別舉出幾個國內、外的實例來說明, 社會設計不應只被視為政府單位或非營利組織的推動事務,其實每一個人或民間企業,都極有可能運用設計來創造出很不一樣的社會價值。



洪震宇:我是念社會學的,學生時期我就發現社會學家對我們面臨的金融、經濟現象只能做出學術性解釋,卻很難對社會變遷做出有效改變。後來當記者跑設計線,發現大家關注的設計只圍繞著物件,和人的關係很淡薄。之後某次在漢中的部落格看到“Design Thinking”這個詞,啟發了我很認真去想「設計思考」是什麼?經過大量閱讀、思考這個問題,我發現談設計不該侷限於物件,更重要的是物件背後人和人、人和環境的關係。
之前擔任台北市設計之都諮詢顧問,在討論設計案怎麼進行時,我就丟出一個提問:「如果我今天是一個老人、小孩或媽媽,這個城市是否能透過設計讓我們的生活環境更安全?相較於如何將路標設計得更美觀,或許如何讓娃娃車經過的路更平其實更為重要?」
那時也接觸到一個早療兒童醫院遷院的案例,我建議規劃時應該多些思考:當孩子從捷 運站出來,如何讓他們更方便安全的抵達醫院;是否能以孩子的角度去考慮醫院裡的音樂、燈光等等;又或者這些孩子有可能是外籍新娘的小孩,我們的醫生和護士 是否具備多國語言能力或有沒有人可以翻譯?若這些事情都沒有思考,只是招標蓋了一棟硬體建築,真的非常可惜。我認為社會設計的概念,就是除了設計物件之外 還要再加上對人的關懷。



吳:從2012年度12月號《Shopping Design》的BEST100專題報導,以及「SDA年度設計大賞」頒獎活動上的演講接力中,我發現台灣許多設計團隊與品牌,他們已經超越對於型式和風格的追求,而更急於傳達的是他們對社會的態度和關懷,包括一些像「掌生穀粒」這樣的小品牌,是從本土文化議題切入做設計,他們的設計有態度、有思考,這是不是社會設計或許還有待討論,但我們確實可以看到「社會關懷」這個元素在台灣設計圈已經開始發酵,從Shopping Design到Social Design,這是一個很大的轉變。

完整閱讀:
http://www.bnext.com.tw/focus/view/cid/103/id/26234


延伸網站:
社企流:http://www.seinsights.asia/aboutse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