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數據:大數據要求我們有所改變,我們必須接受混亂和不確定性,

by Lilac Purple


《Big Date》書裡面,提到了以前亞馬遜,嘗試以數據和書評團隊去推薦讀者購書。數據不明白為什麼消費者買了海明威的書也會買費茲傑羅的書,但這不重要,重要的是銷量。後來,書評團隊被解散了。

在社會環境下尋找關聯性,只是大數據分析所採取的一種方式,另外一種是透過找出新關聯來解決日常需要。

Daniel Kahneman(諾貝爾經濟學得主)
指出人類有快速思維和慢速思維,由於惰性,我們通常只用快速思維,去臆測事物的因果性。


大數據因而更強調數據的完整性和混亂性,因而幫我們更接近事實的真相。
「部分」和「確切」的吸引力是可以理解的,但當我們的視野侷限在我們能夠分析和確定的數據上時,我們對世界的理解可能就產生偏差和錯誤。
不僅失去了盡力收集數據的動力,也失去了從各個角度去觀察事物的權力。
我們可以自豪於對精確性的追求,但是就算我們分析了細節中的細節,也依然會錯過事物的全貌。

大數據要求我們有所改變,我們必須接受混亂和不確定性。


留言

  1. 真有趣~第一次讀到非科技類的人寫有關大數據的文章~
    但,事實上,大數據只是數位時代的冰山一角,面對人類史上留下如此龐大的數位足跡,電腦程式只能快速的根據人類設計的演算法來輸出資料,解讀的還是人類呀!(所以書評團隊被解散,絕對是這個團隊的問題,而不是大數據本身的問題!:P)
    但是,所謂的精確性,其實不是近代數學主要研究的問題,只有在傳統工程領域的,如土木,機械等等,才在乎幾毫米的誤差。大數據主要要處理的還是整體的行為和不確定性。如何量化不確定性成為可能性(機率), 或許才是大數據主要的未來方向。
    其次,因為大數據本來就是人類行為所產生的結果,可以預想在數據的解讀上,必須還是要有人文的思維和道德標準來衡量~
    總之,能夠自由的取得這些資料,而且大多數的人都是在自願不受干擾的情況下產出,可以預想人文和科技的藩籬最終將會打破,難怪有人說大數據時代將會創造第三次的工業革命~

    回覆刪除
  2. Hello! Rene!
    好久不見了!沒錯,大數據還是人類行為下產生的結果啊﹍
    對於用數據來解釋自己行為的一切,我還是很不願承認。
    必須還是要有人文的思維和道德標準來衡量,是的!可是這些道德觀念就是因為有太多模糊地方,現在的人才喜歡用"數字"說話吧?

    By Lilac Purple

    回覆刪除

張貼留言

熱門文章